梅花针结合三黄膏为主治疗类丹毒125例

2008-03-27 00:00:00 来源:

  1994-01~2000-12,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三黄膏外敷为主治疗类丹毒125例,疗效较满意,现报道如下。
  1 一般资料
  1.1 一般情况 本组125例均为门诊患者,均参照文献[1]中类丹毒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。其中男53例,女72例;年龄24~75岁,平均58.6岁;病程短2日,长20日;病损部位:均发于手指,以拇指、示指、中指为多。
  1.2 临床表现 患指受伤后局部先起一个红点,压痛,逐渐扩大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块,周围肿胀,重者表面可有水疱或大疱,红斑逐渐扩展,中心可自愈,边缘微隆起呈环状,自觉灼热痒痛,但不化脓,或伴有患指关节酸痛。
  2 治疗方法
  以5%聚维碘酮溶液消毒患指皮损处,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梅花针叩刺,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,以红肿痒痛较重部位为叩刺重点,以针孔广泛渗血为度,盐水棉球擦净渗血,将三黄膏涂在纱布上,敷于皮损处,再包扎固定,隔日换药次。复诊时,如患指红肿痒痛有消退,关节活动可,可不必用梅花针叩刺,而直接外敷三黄膏。1周为1个疗程,必要时可重复1个疗程。如伴有发热,关节酸痛,屈伸不利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等,则可加用五味消毒饮:金银花30 g,蒲公英30 g,野菊花30 g,紫花地丁15 g,赤芍药、白芍药各15 g,牡丹皮15 g,透骨草15 g,路路通15 g,桑枝15 g,生甘草6 g。水煎,每日1剂,分早、晚2次服。如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,则优选青霉素静脉点滴或注射,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罗红霉素口服。
  3 疗效观察
  3.1 疗效标准 治疗:皮损处肿胀痒痛消失,肤色恢复正常,愈后未复发;好转:皮损处仍有轻度肿胀痒痛,肤色基本恢复正常;无效:症状无改善。
  3.2 治疗结果 治疗120例,好转5例。其中1周治疗者103例,2周治疗者17例。好转5例均为在治疗期间未能忌水洗患处。
  4 讨 论
  类丹毒是由猪红斑丹毒丝菌通过皮肤轻微外伤而引起的感染,主要见于家畜、水产经营户及从事家务劳动者,多局限于单个受伤手指。由于猪骨、鱼刺、木刺、金属丝等刺伤皮肤,感染毒邪,使局部气血壅滞,络脉瘀阻而致。梅花针叩刺属于浅刺法,是由古代“半刺”针法发展而来。《灵枢・官针》载:“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针,无针伤肉,如拔毛状。”因病邪浅居皮肤,为达邪而不伤正,故浅刺。用梅花针叩刺能祛邪通络,调和气血,意在使邪毒随针孔而外泄,瘀滞之气血得以畅行,则红肿消退,痒痛自止。本院自制的三黄膏为中医外科常用油膏之一,由大黄、黄芩、黄柏共研细末,调和凡士林而成,具有清热除湿、止痛消肿的作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[2],大黄、黄芩、黄柏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。五味消毒饮为清热解毒、消散疔毒之经典方。治疗期间局部忌用水洗,同时加强卫生宣教工作,及时就诊。因此,类丹毒以外治为主,内治为辅,相得益彰,用之临床,效果显著。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杨宏杰

杨宏杰 主任医师

上海岳阳医院

擅长:擅长治疗糖尿病、甲亢、肥胖、代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。

立即咨询